必一运动2024年春节档,尽管电影票房创下了80.23亿元的影史新高,但今年春节档似乎没有哪部电影能引发观众视觉的震撼,《流浪地球2》被再次提起,甚至春节期间央视六公主再次重播了《流浪地球2》。
据官方微博介绍,《流浪地球2》将于2024年3月22日在日本上映,代表中国科幻电影征战海外。值得注意的是,《流浪地球2》在日本引发了网友强烈关注,未上映已经拉满期待。
2023年《流浪地球2》的热映是现象级的,其中一些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给观众带来震撼之余,还让人感到无比的真实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浪地球2》拍摄解密,原来这些科幻工业设备来自徐工集团,源于真实的工业设备和工业机器人。
当时,徐工集团的官微收到一条求助私信,称电影拍摄期望得到徐工集团的支援,私信的发布者正是《流浪地球2》的拍摄团队。在确认私信内容的真实性后,徐工集团只花了十几分钟就定下来要做这件事,而且不收《流浪地球2》的拍摄团队一分钱。
伟大的科幻电影遇上工业设备制造巨头,绝对能碰撞出火花。随后半年多时间,徐工累计投入了42款61台设备、400多台套零部件、319名工作人员,从时间、涂装、设备、人员、物流、现场执行等各方面为《流浪地球2》做好资源配置和保障,车间生产线工具甚至都搬到了影视基地。
徐工集团有一个震惊了拍摄团队的故事。拍摄团队要求徐工集团提供一个全地形越野底盘运载平台,拍摄时这个车只有车头和车架,没有车厢,剧组希望徐工集团给这个车配一个棱角分明的车厢厢体。没想到的是,徐工的工业设计人员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的三维模型、设计图和部件拆解图纸,徐工的工厂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就把整个车厢做出来了。
电影的设定是2044年,是一个“近未来”,导演郭帆要求所有设备要符合真实使用的逻辑,质感、材质、细节都要做到位。为了追求真实感,空间站里的显示屏、控制按钮等,很多都是徐工集团现实中使用的零部件。
电影大家都已经看到,影片中横贯天地的“太空电梯”、惊险刺激的“空战对抗”、纵情驰骋的“工程机械”等一系列极具科技感的故事情节,震撼了一大批影迷。作为机械设备赞助方,“空中电梯”、“空战对抗”、“钢铁螳螂”等多个视觉奇观背后正是徐工集团,一些设备甚至源于徐工集团的真实AGV产品。
导演郭帆称《流浪地球3》还会找徐工集团合作,有媒体称,徐工集团就是中国影视业的“工业光魔”(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公司)。《流浪地球》最大的受益者或是徐工集团。伴随电影的全球热映,徐工集团完成了ToB到ToC的切换,正式来到大众眼前,电影热度不断延伸背后,也让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工业机械制造领域。这一转型大幅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徐工集团的预期,2023年3月,徐工集团股价最高时达到了7.32元。
徐工集团公司产品囊括了土方机械必一运动、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及矿业机械必一运动、高空作业平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港口机械、救援保障装备等战略新产业。下辖主机、贸易服务和新业态企业60余家。令人意外的是,徐工集团也是一家近百年的老牌企业。
上世纪中,中国人自己的工程机械制造开始起步。在这以前工业水平最高的都是发达国家,对于机械设备理解的深入为它们蒸汽时代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在经济崛起和战争利益再分配中占得先机。
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提高国民生活幸福水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中国开始大兴土木推进基建,徐工集团的前身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在这时开始崭露头角。
再往前追溯,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是由华兴铁工厂整编成立而来,1953年在徐州落脚,建国后的工农业浪潮中,人们在这里打造出不少工程机械产品。
那时候中国的工业技术还很落后,历史资料显示,华兴铁工厂1954年的生产组长掌家忠接到11万部双轮双铧犁的生产任务后,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打磨业务过程。最终用土方法自主设计了33组生产工具,8套锻打道具,将生产效率提高至原来的15倍。
双轮双铧犁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农具,为了攻克这样一个其他国家看起来“小儿科”的东西都耗费了无数时间精力,真正大型的器械更是推进艰难。1957年中国引入了苏联的起重机设备,掌家忠负责了徐州第一台塔式起重机的锻造工作,尽管3个月的时间就试制成功,但这座高32米必一运动、臂长20米的塔机比起发达国家的大型塔机还是堪称“迷你”。
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工厂间缺乏交流,人才、技术、进度沟通不及时,相对优势难以发挥,产业进阶的步伐亦遭受影响,直到1961年工程机械局成立。资源统一调配管理之下,徐工一点点地研制出中国首台10吨蒸汽压路机、首台5吨汽车起重机、首台CA25全液压单缸轮振动压路机……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徐工的发展即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缩影,这一点直至今天也没有改变。
据招商证券研报,作为徐工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徐工机械的表现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6至2021年,地产、基建需求回暖,行业景气度较高,工程机械行业整体表现都显得优越,徐工机械身处其中享受了时代的红利,收入规模不断扩张,从168.9亿元上涨到了1168亿元,毛利从32.84亿元提高到250.7亿元,均为数量级的提升。同时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都维持在高位,那五年间,徐工机械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37.93%、93.20%。
第二阶段是2022年,徐工机械吸收合并了徐工有限公司的业务结构由此改变。包括挖掘机、塔式起重机、矿业机械在内的多种高毛利工程机械资产进入徐工机械的体系,此前的传统强势业务占比有所降低,经营结构更加多元且健全。但受到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影响,2022年徐工机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下降,降幅分别为19.67%和47.53%。
第三阶段也是徐工机械正在经历的阶段,即2023年至今。招商证券分析师团队认为去年Q1到Q3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筑底,这也导致了徐工机械营业收入的下降。
不难看出,徐工机械的发展步调并未脱出时代的限制,它的发展贴合着当下市场条件的变化与下游需求,对宏观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工程机械行业资深从业者白建新表示,短期内地产、基建很难回到巅峰时期,接下来徐工机械应当加快改善盈利的步伐,尽早实现整体利润提升必一运动。
其实白建新也承认,对于挖掘机这样一个强周期行业,想要跳脱大环境的限制并不简单,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徐工机械做到这个份上,野心必然不是一家普通的企业,而是中国顶尖、乃至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先锋。要想继续向龙头突破的话随波逐流一定是不够的,徐工必须往更难但更持久的路转型,比如在挖掘机的存量市场里寻找增量,又或者在常规业务之外启动新的增长引擎。”
这也引出了徐工机械发展的又一个困境,即行业地位。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徐工机械无疑已经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但对真正身处业内的人来说,徐工机械是否是被行业公认的翘楚,答案却相对模糊。
据白建新描述,中国的工程机械赛道里有“四大天王”的说法,分别为徐工机械、三一重工、柳工机械和山河智能,前两家孰占头把交椅的争论尚未止息。“2023全球挖掘机制造商20强排行榜”上,山河智能排名20,销售额约4.08亿美元;柳工机械排名15,销售额约13.77亿美元;排在第6名的徐工机械销售额为29.03亿美元;在它前面两位的三一重工销售额为51.75亿美元。
但英国KHL集团旗下的《国际建设》杂志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Yellow Table 2023)显示,10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前三甲排序分别为徐工机械(第三名)、三一重工(第五名)、中联重科(第十二名),其中徐工机械是唯一连续三年跻身全球前三甲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
再往前追溯至2022年,全球工程机械前五名基本圈定在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约翰迪尔、三一重工和徐工机械的范围内,名次略有调整,头部企业大抵就这几家。
长期关注机械板块的投资者刘夏注意到,制造业公司的寿命普遍偏短,但日本和美国这几家龙头工程机械公司,成立时间基本都在100年以上,“因为行业周期波动很大,中小企业扛不过经济危机、需求下行的影响,很快就被并购了。再加上越是头部企业,技术与规模的虹吸效应越明显,占据的市场份额越大。”刘夏分析,这也是徐工机械2022年合并徐工有限,在这几年频繁发力出海创新的原因。
总之,如果遵循这样的历史规律,三一重工与徐工机械大概率能有其一可以成为行业龙头。榜首花落谁家?如果以财报论,徐工机械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都高于三一重工,报告期内徐工机械营收为716.7亿元,净利润48.39亿元;同期三一重工营收为555.22亿元,净利润为40.48亿元。
但从增速和稳定性来看,三一重工或许更胜一筹必一运动。2023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营收下降了5.15%,净利润反倒增长了12.51%,优化盈利、改善创收的能力可见一斑。反观徐工机械,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仅有3.5%,而且2023年上半年,在徐工机械以512.78亿元收入力压三一重工394.97亿元营收的前提下,前者净利只比后者高了1.89亿元,为35.89亿元,盈利水平差距相当明显。
白建新提到,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业务结构上,三一重工净利率大部分时间比徐工机械高5个点,三一重工研发费用42.28亿元,徐工机械29.21亿元,高出了一大半,核心产品挖掘机的市占率也是三一重工更高,多重因素影响下,三一重工估值更高也是合情合理。
刘夏表示:“北美品牌过去20年里,市占率整体成震荡下降趋势,2004年卡特彼勒、约翰迪尔等品牌的总体市占率是43.3%,2023年已经下降到了27.2%,亚洲品牌市占率明显攀升,目前已经成为工程机械品牌市占率最大的企业归属地。2004-2023年,亚洲品牌的市占率从30.4%上升至44.8%。”
太平洋证券指出,2023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海外收入为225亿元,收入占比57%;徐工机械的海外收入为209亿元,收入占比41%;中联重科的海外收入为84亿元,收入占比为35%。
相较于增速放缓的中国市场,以上几家企业在海外的突破也来得更快,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去年上半年的海外收入分别增长了36%、33%和115%。分析师团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主机厂长期来看在海外市场的突破机遇极大。
从业者们观察后一致认为,工程机械产业的中国时代正在到来,但这机遇是否能被徐工机械抓住,要解决的问题依旧繁多。
2018年至2022年,徐工机械的资产质量有所下降。报告期内负债率从50.46%逐年增长到了68.78%,截至2023年6月末,徐工机械的资产负债率为67.45%,虽然微降了1.33个百分点,但仍位于较高水平。
为了提高业绩,徐工集团尝试过不少办法。去年5月徐工机械在以太坊主网发售了NFT, 3月还在美国拉斯基维加斯的工程机械展上推出了无聊猿这一全新元宇宙形象大使;徐工集团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汉云2020年就宣布推进上市进程,目前还停留在辅导期,暂无新的消息放出。
尽管来自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已经不再需要从海外购入核心零部件,但《供应链攻防战》作者林雪萍指出,以徐工机械为代表的本土工程机械企业在整体核心技术能力而言,还是无法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抗衡。
乐观地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包括大量来自企业边界之外的能力,这正是供应链的隐形力量所在,它超越了单一企业的对抗。”审慎地看,这虽然意味着单体企业的能量并无足够的竞争力,但是中国胜在供应链够完善,体系力量足够强大。
2023年三季度,卡特彼勒季度销售营收168.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9.94亿美元,季度归属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27.9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0.41亿美元。美国房地产开工下滑导致了整个北美建筑行业的景气度偏低,卡特彼勒为何还能有此增速,需要徐工机械深入思考。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厂商在北美主要利用成本优势、本土化生产切入,这是否让徐工机械的投入产出比失去效率?以长远计,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还有更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