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真人·(中国APP)官方网站
公司动态
【媒必一运动体聚焦】沈鼓:智能车间里的“新刀客”
时间: 2024-04-23浏览次数:
 必一运动近日,《工人日报》采访了沈鼓集团转子车间数控车工马长好,通过他的视角,向广大读者讲述了沈鼓集团建设数字化车间、实施信息化管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5月16日,空旷的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转子车间里,身穿蓝色工装的车工马长好坐在工位机前,通过“云网”系统获取当天的加工任务和所需的数据文件,他的身后,轰鸣的数控车床正在执行切削指令。  “过去,班组长派活儿,跟着师傅干活儿。现

  必一运动近日,《工人日报》采访了沈鼓集团转子车间数控车工马长好,通过他的视角,向广大读者讲述了沈鼓集团建设数字化车间、实施信息化管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5月16日,空旷的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转子车间里,身穿蓝色工装的车工马长好坐在工位机前,通过“云网”系统获取当天的加工任务和所需的数据文件,他的身后,轰鸣的数控车床正在执行切削指令。

  “过去,班组长派活儿,跟着师傅干活儿。现在手机上领活儿,怎么干必一运动、干了多少都清清楚楚。”45岁的马长好已经适应了全新的“屏上”工作方式。

  扎根工厂23年,马长好与企业转型升级同成长,不断为技能添“智”,跻身“数字工匠”。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技能“江湖”,他自己就是驾驭数控设备的“新刀客”。

  看着车间里的立式、卧式数控车床,马长好感慨地说,2004年刚来公司时,车间里只有4台20世纪70年代国外淘汰的数控机床,“那时是半数控生产,噪声大、机油味重,车床师傅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整天下来累得要命。”

  转子,有压缩机“心脏”之称,马长好负责加工的是转子的核心部件——叶轮,这个形状酷似陀螺的部件,加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工件报废。

  为了更好地驾驭这些机器设备,毕业于沈阳铁路机械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马长好,开启了自学之路。

  他先后自学了十多种数控机床操作方法,熟练掌握了HANS、FANUC、SIEMENS等操作系统,读过的数控机床资料摞起来有几米高。其间,他还考取了沈阳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自考本科。

  几年后,随着市场对产品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上新”了五轴联动国产数控车床,此前的积累让马长好顺利实现转型,他加工的产品,表面粗糙度从3.2微米降至1.6微米,甚至能达到0.8微米。

  对精度的追求,让马长好对数字格外敏感。他指着天车上悄无声息移动的巨大叶轮对记者说:“像这样的叶轮大概要去重500g~2000g。”

  行业内有句老话,“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压缩机想要长期平稳运转离不开稳定旋转的转子,因此,通过去重实现叶轮“动平衡”至关重要。

  以往,叶轮去重采用手工修磨,效率低、质量差,爱创新的马长好尝试通过车削对叶轮去重,编写程序、模拟工艺、试切、走刀……大大提高了叶轮性能,每年为企业增效近700万元。

  2018年,加工一个叶轮时,由于图纸印刷不清晰,操作工将纸质图纸上的数字6看成了5,导致偏差过大,产品不合格。“当时我就在想,如果随时能查看清晰的原版该有多好。”马长好说。

  如今,他的心愿已经成线年,马长好所在的转子车间试点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车间里的人、机、料全部入网,每台数控车床前的工位电脑和手机就像一个个资源库,轻点屏幕就能查阅高清晰度的电子图纸。

  “以前是盯机器,现在是盯屏幕、盯进程。”马长好越说越兴奋,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如何在手机上接活儿。

  当天15时19分,他操控的数控车床接到一个时长3.17小时的生产任务。点击“开工”,生产状况就从“派工中”变成了“加工中”,等车削结束,再点击“完工”,工件就自动进入下一道工序。

  智能化的生产线减轻了马长好和工友们的劳动强度,却更加考验他们的脑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能熟练操作这套智能系统,马长好专门学习了5S现场管理与实战经验、办公软件培训等线上课程必一运动。随着对工艺图纸和工序流程的理解更加深入,他也推开了创新世界的大门。

  2021年,马长好亮相辽宁省创新方法大赛,与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必一运动、大学生同台竞技,他是参赛选手中唯一的工人。最终,他带来的创新项目“汽轮机抽气无扰动控制的研发”斩获大赛三等奖。

  今年初,他又提出了薄壁套加工方法及工装研究、叶轮锻件尺寸优化等创新方案,粗略测算,能为企业节能增效上百万元。截至目前,他参与的各类小改小革创新项目已经有400余项。

  “处理智能生产线上的各种难题,还是得靠人。”马长好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对智能生产线的理解。对待技术,他很较真,总会马上纠正记者表述不准确的地方。

  36岁的张家亮是马长好的徒弟。他对师傅在生产线上的不可替代性非常羡慕:“一些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工件,只有师傅才能加工出来。”

  像马长好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是打通从图纸到工件“最后一公里”,实现从0到1的“灵魂人物”。

  “在智能生产车间,工程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技能工人在生产一线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深有感触。车间智能化后,工种与工种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她与马长好的技术切磋也越来越多。

  在“百万吨乙烯”产品加工过程中,以往叶轮加工均采用从外沿向中心走刀,产品精度很难达标。马长好与姜妍沟通后得知,叶轮越靠近中心,精度要求越高。

  “为什么不先加工最精密的部位,然后再反向走刀呢?”马长好尝试从中心向外沿车削,在车刀磨损最小的时候车出精度要求最高的部位。

  最终,采用“粗车正向切削,精车反向切削,正反向切削相结合”工艺必一运动,产品精度大大提高,能将公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工作效率提高20%必一运动。

  “智能生产线需要为大型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供大量可行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提供者就是操控每台设备的技能工人。”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宗玉告诉记者,未来的智能车间,需要更多像马长好这样懂技术、会创新的“新刀客”。

  国务院国资委关注沈鼓压缩机开创世界第一!中央媒体聚焦沈鼓:牢记嘱托,铸就大国重器!


Copyright © 2002-2024 星空真人·(中国APP)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滇ICP备20000676号-1